近年來,外貿轉型升級是時常被提及的話題。國家對此也很重視,施樂百風機比如商務部就認定了255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這些基地涵蓋紡織服裝、機電產品、農產品、輕工工藝產品、五金建材、新型材料、醫藥、專業化工等領域。
在過去一年里,作為媒體人和研究者,筆者采訪和觀察了十多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比如青島市即墨區基地(服裝)、河北省辛集市基地(服飾)、河北省清河縣基地(羊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基地(家紡)、遼寧省東港市基地(草莓)、吉林省白城市基地(雜豆)、江蘇省邳州市基地(大蒜)、浙江省慶元縣基地(食用菌)、山東省招遠市基地(粉絲)、河北省棗強縣大營基地(裘皮)、河北省白溝新城基地(箱包)、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基地(生物醫藥)。
觀察到的情況是既有驚喜也有擔憂。喜的是有青島酷特這樣實現智能化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的先進服裝制造企業,有善于引進意大利時尚品牌又能將國際品牌本土化的知名服裝企業,有山東健源食品這樣做豌豆深加工的企業,能從豌豆中分離出大量出口的蛋白,還有北京市亦莊生物醫藥園這樣從事高精尖醫藥研發的產業園區。憂的是,一些農產品基地只是產業集群較為壯觀、本地從業者多,但主要業務是將粗加工的原材料出口到國外;一些輕工工藝產品基地雖然產業鏈很完整、原料豐富、從業者多且產品數量多,可惜實力較強的代表性企業太少、知名度很有限,不少工廠只是在做代工,雖然能吸引國際大品牌商前來尋找代工工廠和采購原料,但大部分從業者附著在產業鏈中低端賺取辛苦錢。另一個值得憂慮的情況是,部分產業高度集聚的外貿基地在外貿轉型升級中迷戀“規?!?,地方有關部門用行政手段把從業者集中到極少數商城,這樣一來規??焖偕先チ?,但是內涵和質量有沒有提升很不確定。
總體來看,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轉型升級努力,應該說是走到了半路上,既有過去的粗放低附加值現象,也產生了一些國內的榜樣,恰是總結經驗再出發的好時點。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國內的榜樣,也要對標國際先進國家地區的先進企業、先進做法,只不過學習的時候要因地制宜、分類對標,不能搞一刀切和簡單照搬。
比如農產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升級之路可以和生物醫藥技術相結合,讓一些企業去山東等做得好的省份取經。
比如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既可以向青島酷特等企業學習智能化生產和個性化定制模式,也可以向意大利服裝品牌學習品牌升級和設計升級經驗。河北辛集市海藍制衣有限公司就和青島酷特交流學習較多。
比如輕工工藝產品基地如箱包基地,就可以好好向意大利東北部和中部新興工業區(被稱為第三意大利的地區)學習,學習意大利這些地區為何同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同樣是生產箱包等輕工業用品,對方為何能做出品牌知名度并引領時尚設計潮流,進而產生高附加值。依筆者看來:企業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越合適越好,大有大的氣派,小有小的精彩,不能一遇到轉型升級瓶頸就快速合并企業沖高規模,規模是業績,質量更是業績,中小企業也可以有很強的競爭力。
同時,有關部門、研究機構也很有必要多做一些知識性、資料性的基礎工作,比如編撰《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優秀案例與典型企業》、《國際先進經驗對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啟示錄》等書籍、報告,讓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及企業都能知道一些活生生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這樣學習誰、怎樣學才能更有抓手、更具體、更能落實。